联系我们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三丰北里1号悠唐国际A座18层
邮政编码:100020
电话:010-56310700
邮箱:bonafilm@bonafilm.cn
为什么《中国机长》让博纳叕逆袭了?
为什么《中国机长》让博纳叕逆袭了?
发布时间:
2019-10-11 14:46
来源:
最近几年的重要档期,博纳总会有几部作品,开始并不被特别看好,但是到了后半程渐入佳境,靠着观众缘逆袭票房。
前几年有《湄公河行动》《澳门风云》,最近有《红海行动》《无双》,因为逆袭次数太多,很多人都觉得博纳的电影不逆袭才奇怪。
这个十一长假上映的《中国机长》又开始了逆袭的进程,本来最初预售的票房和假期开始的排片,都是落后于《我和我的祖国》,但是这部戏票房渐入佳境,不但依靠排名第一的上座率,把排片差距逐渐缩小。而且还在单日票房上开始反超。
这就让柚子君想搞明白一个问题,为什么博纳可以习惯性逆袭。
首先这些电影有个功能共同特点,导演都是香港人。香港导演确实非常擅长讲故事,而且特别尊重类型片创作规律,什么时候该开打,什么时候该煽情,打怎么打,煽怎么煽,都像公式一样准确直接,绝对不拧巴。
就拿《中国机长》为例,第一个场景就是张涵予在凌晨起床,他先是在淋浴的时候练习憋气,这其实是为之后飞机出事,他如何在缺氧的前提下依旧可以沉着驾驶埋下伏笔。
然后就是告诉观众今天是他的女儿生日,他要在飞完航线之后陪女儿庆生,临走的时候,他还把弄歪的气球正了过来,这些细节都体现出他是一个顾家成熟稳重的男人。
也只有这样的男人做机长,才可以让观众放心。像好莱坞《迫降航班》里面丹泽尔·华盛顿那样酗酒吸毒的机长,人物性格倒是丰满了,但是观众没法放心,也不符合这部电影的调性。
香港导演当然知道多层次多维度的角色更有意思,但是面对这样一个任务和题材,他们绝对不会拧巴,应该怎么来就怎么来。
《中国机长》另外一个亮点,就是作为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,在很多细节上都是和真实故事完全一样的。比如航空公司的名字、飞行员出发前的所有准备工作、地勤保障和空军部队的工作流程,基本上和现实都是一模一样的。平时大家坐飞机不会看到这些,但是当这些细节都非常专业真实地展现在银幕上的时候,就确实会给观众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。
而且因为整个飞机玻璃爆掉、返航的时间并没有那么长,所以如何填满一部120分钟的电影,就需要导演动用自己的导演技巧和想象力。本来起飞前的准备是枯燥的,但是当观众看见那么多与自己有关,但又陌生的流程展示时,就不那么枯燥了。
而且起飞前还铺排了乘客的各种反应,各种性格,这些人在飞机出事之后都有不同的展现,在落地、经历生死过后,这些人自然也都有了一定的成长。
还有就是机组人员的性格展示,欧豪的莽撞、袁泉的沉稳、张涵予的冷静……都一点一点在故事里铺陈出来。前面半个小时的时间,虽然飞机没事,但是故事要交代的信息一点不少。
《中国机长》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想象力,这样一个真实事件改编故事,如何利用想象力,合理制造戏剧冲突呢?
其实整个电影都特别尊重事实,只有两点。一个是飞机飞行过程中没有遇到云,一直都是很晴朗的,但是电影中设计张涵予在一大片乌云中找到一个突破口,飞出了包围圈。一方面这让故事更加刺激,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张涵予这个机长的沉着和专业。
还有就是袁泉面对乘客混乱时候,一段非常有说服力的演讲,首先要说的是,其实飞机出事的时候,没有那种特别猪队友闹事的乘客,但是如果真的那么拍,机舱里没有矛盾,也就没”戏”了……
很多人觉得袁泉在这部电影里特别压得住场子,也是因为她出色的台词功底,以及戏剧高潮把她推到了这个位置上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,机长一直在开飞机,都是静态的“动作”,所以袁泉的台词,等于是把静态的东西变成了动态的表达,让故事更好看。
《中国机长》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对于众生相的表现,有人觉得这些地面上的人是浪费时长,柚子君觉得一部分镜头和人物确实没必要,但是一些人物的状态,以及他们生活中的常态,恰恰和飞机上的紧张刺激形成了鲜明的对照,这种节奏的不断变化,一方面让观众感觉故事更加刺激,另一方面也会让人感知到飞行员生活化人格化的一面。
所以对于《中国机长》为什么可以逆袭,柚子君一点不觉得意外,因为这部电影是在这个档期的作品中,叙事最完整,也最符合观众观影期待的一部。说到底,普通观众看电影还是看完整的故事,视听强刺激,准确的情感,以及导演精彩的调度。这几个环节《中国机长》都有。
为什么博纳叕逆袭了,其实回过头来看他们的电影,就会发现绝大多数都是服务于广大普通观众的,开始的时候可能到达率和影院的预期不够,但随着观众用电影票来投票,自然一切都水到渠成了。